韓國舉辦第十二屆韓中文化論壇兼

全南大學校中文系BK21事業團2010國際學術研討會

夏華作協黃河浪、葉芳、連芸應邀出席

(葉芳報導)今年的8月27日至31日黃河浪會長、連芸理事和我一齊代表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應邀參加了第十二屆韓中文化論壇兼全南大學校中文系BK21事業團2010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的主題是〝跨文化交流與漢學論點〞。會議的主管機構有全南大學校中文科BK21事業團和韓國中國言語文化研究會,主辦機構有首爾孔子學院、國際金庸研究會、社團法人韓國現代中國研究會、韓中文學比較研究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韓國>>雜誌社,後援機關有中國駐韓大使館、韓國研究財團、中國孔子學院總部和在韓中國人教授聯誼會。

    論壇組織委員會大會長是首爾孔子學院理事長李充陽,顧問有前任總務處長官李文錫、中國駐韓大使館教育參贊艾宏歌、韓國中國言語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洪淳孝,主管學會會長是韓國中國言語文化研究會會長李鍾振,聯合主辦機構代表有國際金庸研究會會長及香港大學教授黎活仁,和全南大學校BK21事業團團長李珠魯,後援學會會長是在韓中國人教授聯誼會會長錢兢。論壇的組織委員長是韓國外國語大學校中國學部教授及<<當代韓國>>韓方主編朴宰雨,組織委員有首爾孔子學院院長金成童、西江大學教授柳東春、水原大學教授羅敏球、全南大學教授嚴英旭和成均館大學教授李安東。

    會議埸所在韓國光州的全南大學校人文館和真理館,這是校園内新建的教學大摟,特地為了這次的論壇而提前啓用,可見校方對這次會議的高度重視。光州是韓半島西南部的中心城市,有灿爛的文化遺産和美麗的風光,孕育出獨特的韓國湖南文化。

    參加會議的教授、學者及代表們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有澳門大學中文系主任朱壽桐教授、香港大學中文系黎活仁副教授和香港<<文學評論>>林曼叔總編輯、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系主任許文榮博士、日本札幌大學孔子學院學院長張偉雄教授和早稻田大學孔子學院周程教授、台灣佛光大學文學系黃維樑教授、中國北京語言大學閻純德教授、南京大學呂林博士、南京河海大學易前良副教授、重慶西南大學梁笑梅教授、上海師範大學李丹副教授等,以及來自美國的我們。

    韓國當地也有多所高等學府的教授學者與會,如韓國外國語大學、國立首爾大學、梨花女大、全南大學、西江大學、湖南大學、高麗大學、翰林大學、龍仁大學、成均館大學、白石大學、水原大學、德成女大、漢陽大學、國民大學、韓巴大學、金剛大學、建國大學、朝鮮大學、忠南大學等。

    參加會議的外賓於8月27日飛抵韓國首爾,在大會安排的江南區酒店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坐旅遊大巴出發,中午時份抵達光州。午餐後大會正式召開,開幕典禮在全南大學人文館學術會議室舉行,司會是首爾孔子學院院長金成童,中文翻譯是龍仁大學金善雅。首爾孔子學院理事長李充陽致開會辭,全南大學校人文大學學長沈乙植致歡迎辭,中國駐韓大使館教育參贊艾宏歌、國際金庸研究會會長黎活仁、夏華作協會長黃河浪及在韓中國人教授聯誼會創立會長安英姬分别致祝辭。黃河浪會長在祝辭中説到中韓文化有長遠的跨文化交流,夏華作協位處太平洋中心,宗旨是以文會友,継續促進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論壇組織委員長朴宰雨教授在開幕典禮上介紹了各位外賓。

    接着是主題發表單元,司會是韓國外大朴宰雨教授,韓國梨花女大李鍾振教授、北京語言大學閻純德教授及台灣佛光大學黃維樑教授分别進行了主題論文發表。其後大家移到真理館継續進行分組發表單元,各組題目包括:〝中國古代文化與古典文學、韓中比較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海外華人文學〞,〝漢語教育與漢語教材編纂問題〞,〝中國古今文化與韓中現代比較文學〞,〝跨文化交流中的語言、思想與比較文學〞,〝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國文化與韓中映像問題〞,〝現代漢語與其應用問題〞,〝金庸文學與中國傳統文化〞。

    黃河浪會長在〝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海外華人文學〞組别發表了論文〝風從太平洋上吹過:中美文化交流和夏威夷地區的漢語寫作〞,文中將淵遠流長的中美文化交流史梳理總結成盗火、點燈與返照這三個歷史性階段,并簡介了夏華作協創會至今的發展史,重申作協為中西架一條溝通的橋樑的宗旨。同組的韓國外大朴宰雨教授、香港<<文學評論>>林曼叔總編、成均館大李浚植教授、馬來西亞拉曼大學許文榮系主任都發表了精彩的專業論文,該組的討論者是白石大學的柳泳夏教授、上海師大李丹副教授和我。澳門大學的朱壽桐教授擔任該組的司會,他幽默睿智的主持風格,使論文發表者自覺地遵守報告時間,令整組的報告與講評得以在時限内順利完成。

    在所有分組發表單元完成後,就到了大會總評與閉會辭環節。司會是全南大學校BK21事業團長李珠魯,大會總評由黃維樑及朴宰雨教授擔任,閻純德、張偉雄、許文榮、林曼叔、朱壽桐、周程和我都應邀上台講述所感。我代表夏華作協感謝大會各主辨機構及朴宰雨教授的邀請,使我們可以和來自各地的教授學者相聚一堂,進行跨文化交流。最後由韓國中國言語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洪淳孝致閉會辭,至此大會圓滿結束。晚上由中國駐韓大使館邀請與會嘉賓共進韓式晚餐,并欣賞韓國著名吉他表演藝術家徐萬在先生的吉他表演,中國駐韓大使館教育參贊艾宏歌應大家的熱情要求高歌了一曲〝天路〞,唱功非凡,台下掌聲雷動。

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办

「秋之变奏」中英诗歌朗诵

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與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合辦的「秋之變奏」中英詩歌朗誦晚會(Autumnal Variations: An Evening of Poetry Intonement in Chinese and English),於8月31日在華埠中華文化中心二樓演講廳舉行,五十餘中西人士出席。不少觀眾表示,這是一次高水準的、成功的朗誦會。

    朗誦會由梁麗芳教授主持,嘉賓是加拿大著名詩人、「加華作協」顧問、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前主任姜安道教授(Andrew Parkin),出席的詩人、翻譯家和朗誦者有洛夫、王健教授(Jan Walls)、盧因、韓牧、陳浩泉、汪文勤、曹小莉、陶永強、施淑儀、胡守芳、勞美玉、章邁。而痖弦、葉嘉瑩、梁錫華、金聖華、黃國彬等則提供了詩作或翻譯,朗誦會也選誦了已故的「加華作協」顧問、前卑詩大學教授布邁恪(Michael Bullock)的作品。當晚朗誦的作品以中英雙語進行,中文朗誦包括國語與粵語,充滿多元文化氣息。此外,還有古箏演奏家林笑兒的高足熊子楠和張子豫配合朗誦的演出,曲目包括《茉莉芬芳》、《西江月》、《寒鴉嬉水》、《四季調》、《趕花會》和《春江花月夜》,優雅動聽的樂曲,與詩情畫意融合在一起,令人陶醉。(加华作协供稿)

本会名誉会长罗锦堂教授

八月底在文化广埸举行学术演讲

(本報訊) 由夏威夷中華文化服務中心、夏威夷國建聯誼會和夏威夷華人茶會聯合主辦, 國學大師羅錦堂教授(夏威夷國建聯誼會創會會長、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名譽會長、夏威夷 中華文化服務中心前副董事長及現任榮譽顧問等) ,8月28日在夏威夷文化廣場中山堂作公開演講,講題是<<胡適與中國傳統婚姻>>。

      羅錦堂教授是五十年代經胡適等七位權威教授口試通過的,第一位在台灣頒授的文學博士。先後在台灣、日本、德國、香港等多所知名大學研究任教,其後又被禮聘來夏威夷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專任教授,教學研究多年;數年前退休後轉為夏威夷大學榮譽教授。羅教授著作等身,現為全球漢學界鑽研元曲與闡述禪宗這兩方面的大師。

本会邀请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长

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宰雨教授担任顾问

(本報訊) 夏威夷華文作協成立以來,本着以文會友、加強交流的宗旨,十餘年來,與世界各地的作家、教授、文學團體建立了廣泛聯系,並進行各種交流活動。為了進一步發展會務,近日又誠邀韓國中語中文學會會長、韓國台港海外華文研究會會長、韓中文化論壇組織委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韓國>>韓國主編、<<韓中言語文化研究>>主編、韓國外國語大學中國學部教授朴宰雨先生擔任夏華作協顧問,並已獲得朴教授欣然答應。

夏华作协顾问诗人非马

出版第二本英文诗集《在天地之间》

本會顧問、住在芝加哥的華裔詩人非馬除了用華文寫詩,並出版了十多種華文詩集外,也常以英文寫作,最近由美國馬里蘭州的PublishAmerica出版了他的英文詩集 BetweenHeaven and Earth《在天地之間》。這是非馬的第二本英文詩集。第一本英文詩集AutumnWindow 《秋窗》於1995年在芝加哥出版後,《芝加哥論壇報》及當地的英文報紙曾以大篇幅報導推薦,促使該書於次年再版。

下面是一些評語:

    詩從未如此自由過,但其中自有高度的規律在。…《秋窗》裡隨處可見的人性光譜將使

讀者點頭、微笑甚至揩拭眼睛。           –《芝加哥論壇報》

    每一首是一面開向美麗與流暢的窗。….從奇思妙想到動蕩騷亂,都是些可愛的詩。外

表單純而不裝腔作勢,它們使人聯想到既光明又黑暗的敏銳感覺。

                                          — 李立揚〈《秋窗》序〉

    他的詩,永遠是那麼精短、尖銳和目標準確,從一開始便把我給迷住了。他從來不壓榨

他的題材,而是直接進入主題與讀者的心,這就使得他的作品雋永而令人難忘。…他從未

失去確立他獨特詩風的那種深刻的東方洞察力。

                                             –Glenna Holloway

兼收新旧体诗   面向海内外

欢迎投稿《诗国》2010年卷

由中國一家文藝學會主辦,<<詩國>>社編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詩人旭宇任編委會主任,由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丁國成、<<詩刊>>編委朱先樹任主編的<<詩國>>叢刊創刊以來,倡導新詩民族化、詩詞現代化,堅持現代理念,團結各路詩人,整合兩個詩壇,特色鮮明,内容豐富。<<詩國>>2010年卷出版四冊,每冊218個頁碼,異型16開,設格律詩、新古體詩、新詩、詩論四大版塊,容量大,品味高,編選陣容強,高檔紙印刷。<<詩國>>歡迎投稿,歡迎聯辦活動。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鼓樓西大街41號五層513室詩國社

電話:010-64049529               郵編:100009

詩國網:www.shiguowenhua.com

Email: shiguo_2008@163.com

首届《加拿大华裔/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多伦多举行

醞釀籌備為時近兩年的首屆《加拿大華裔/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10年7月23-24日在多倫多召開。研討會由加拿大約克大學語言、文學、語言學系,加拿大中國筆會和中國暨南大學文學院聯合舉辦。來自中國、加拿大和美國的40餘位研究加華文學的專家學者、多倫多的華文作家出席研討會,湖北作協主席、著名作家方方也蒞會,他們和約克大 學的師生以及當地的文學愛好者齊聚一堂,學者、作者和文學愛好者互動,暢談學術,交流研究成果和創作經驗。

    會上,加中筆會與龍源期刊網聯合舉辦了《加拿大華裔/華文文學論文獎》評選活動,陳中明-魏莉、胡德才、江少川分別獲得《加拿大華裔/華文文學論文獎》的第一、二、三 名,喻大翔、王朝暉、蒲雅竹分獲佳作獎。(曉帆供稿)

也有风雨也有晴

–第十二届韩中文化论坛花絮

(夏威夷)叶芳

為了多瞭解韓國的文化歷史,風俗民情,我們在韓中文化論壇召開的前兩天提前到達韓國首爾,自行跟當地導遊到著名的旅遊景點曹溪寺、青瓦台、景福宮、國立民俗博物館轉了一圈。曹溪寺是韓國禪宗的中心,外觀與中國的寺廟很相像,大雄寶殿内供奉着金色的釋迦牟尼佛像,不過信衆入寺拜祭必須脱鞋,並匍伏在蒲團上跪拜。青瓦台是總统工作生活和會見外賓的場所,我們去時由於不是開放日,不能入内觀光,只能在車内觀覽。當天雖然大雨傾盆,但青瓦台的瓦頂依然青藍奪目,還有那些站崗的警衛們,只穿着單薄的雨衣制服挺立在街旁,任憑風吹雨打依舊巍然不動,有種堅忍不懈的毅力,令人印象深刻。景福宫是朝鮮王朝時期首爾的五大宫之一,也是正宫。景福宫前有一個新建的門樓,據導遊說在日治時期這個門樓曾被拆移,日方並建了一座辦公大樓擋在宫前,以宣示其统治權。後來韓國恢復自主後又把日方辦公樓拆了,並重建這座新門樓。歷史上景福宫也經過幾番重新修整,抹去了歲月的滄桑。那些皇帝嬪妃冬天住的後宫寝室設計得很科學,整個房子的地板架高了,人就睡在地板上,底下一層可以燒炭取暖,旁邊還有煙囱,很像中國北方居民的暖炕。我們還去了東大門市埸,那裏有許多賣服飾的小商店及賣韓國小吃的小攤販,街道兩邊竟然有很大的中文字招牌寫着〝百年狗肉館〞和〝延邊羊肉串〞等,令我們誤以為到了韓國的中國城。後來柳東春教授告訴我東大門聚居了不少中國及南亞裔的新移民,他們開了這些家鄉風味的食店,供那些思鄉的人大快朵頤,而且在韓國吃狗肉是合法的。

    會後主辦單位安排嘉賓入住光州無等山的五星級酒店,據旅遊資料介紹,無等山有柱狀節理帶,是中生代白堊紀時期火山爆發後,溶岩漸漸在地面冷卻時形成的,造就了山上獨特秀麗的風光。可惜當晚夜雨淅瀝,無法看清無等山的面貌。第二天一早大家又去參觀了位於潭陽郡的元曉寺、瀟灑園及歌辭文學館,一路上風雨時急時缓,瀟瀟灑灑,别有一番意境。元曉寺古色古香,瀟灑園依山而建,園景中的山坡、石頭、小橋流水均與周邊的自然環境溶為一體,真正是〝天人合一〞。午飯時大家品嚐了當地有名的竹筒飯,飯中沁著竹子的清香。

    下午前往參觀光州五一八民主化運動紀念廣場,又稱5.18國立墓地,位於光州北區雲亭洞,是紀念1980年5月18日在軍部獨裁政權統治時期被戒嚴軍镇壓時犧牲的平民烈士。廣埸上有個雙手合掌造型的紀念碑,掌中有一個蛋形的球體,象徵著生命和复活。參觀完紀念廣場後,沿途細心熱誠為大家安排行程的論壇組織委員金成童院長、羅敏球教授、全南大學的部份教授和工作人員、以及在韓國居住的韓中學者就離會回京了,大家依依作别。

    大會為海外嘉賓安排了韓國西南部旅遊,大家継續往順天市曹溪宗的仙巖寺出發。上山的路上佈滿了高低不平的大小石頭,是一條真正自然的健身徑。我們與朴宰雨教授同行上山,談到了韓國外大將邀請著名中國作家如北島、高行健、劉再復等來韓進行文化交流,以及這次學術會議的高效率。我們邀請朴教授加入成為夏華作協顧問,指導作協成功舉辦會議的經驗,希望未來也可以在夏威夷召開國際文化交流會,朴教授爽快地答應了。

     下山後又往順天灣生態公園參觀,那裏有大片的蘆葦蕩,是雀鳥棲息的濕地,與我們曾去過的中國遼寧盤錦的蘆葦蕩相似。晚餐到光陽市吃著名的光陽烤肉,烤牛肉片用當地的生菜葉和芝麻葉捲着,蘸些辣醬一齊吃,真是香噴噴。當晚住在朴宰雨教授及全南大學嚴英旭教授的一位學生開的酒店中。由於旅遊書的誤導,我帶錯了旅遊用的萬能插頭,因此相機電池已經耗盡,閻純德教授夫人熱心為我找了一個他們帶來的兩脚插頭,可惜我的充電器插不上。幸好柳東春教授和酒店主人設法幫忙改裝萬能插頭,使我們第二天能継續拍下沿途美麗的風光。在此又想起開會前一天晚上我不慎扭到了脖子,感謝李浚植教授和張偉雄教授贈送膏葯和葯用磁貼,果然葯到病除。這次旅程使我深切體會各位教授學者熱心助人的高尚品德。

    8月30日我們參觀了全南大學麗水校園,大家對嚴英旭教授寬大的辦公室讚賞不已,室内佈置優雅,四壁是書,而且還設有洗手盆和數碼電子鎖,衆人紛紛合影留念。然後我們來到美麗的梧桐島,真是天公作美,當時晴空萬里,藍天白雲,難怪2012年將在韓國舉辦的麗水世界博覽會選在這裏興建場館,會議主題是〝生機勃勃的海洋和海岸〞。我們沿著島上的林蔭小道漫步,聽韓國講解員介紹梧桐島的傳說。據說梧桐島上從前長滿梧桐樹,而神鳥鳳凰很喜歡吃梧桐樹的果實,常在島上盤旋飛翔。當時的韓國皇帝認為有鳳凰出現的地方可能有新皇帝,因此命人大量砍伐島上的梧桐樹。所以現在島上的梧桐樹不多,反而有不少的茶樹,以前韓國婦女喜用茶樹籽的油來護髮,這是環保美容方法。其後我們還參觀了2012世博會規劃展覽館、DOLSAN公園與大橋、海濱渡假酒店,豐富的旅遊行程至此全部結束了,大家乘旅遊巴士返回首爾。

风雪山店夜

(新加坡)希尼尔

天很快就暗了下來。

    他還弄不清楚,究竟這小店是在山頂,還是在半山腰?一杯Tiger擋著涼風,遙對著遠方海面閃爍的燈火,前面螢幕上的新聞正播著北國半個世紀以來罕見的大風雪。

    飄雪本來是一件淒美的自然現象,讓我們如此輕易接近它、擁抱它;賞雪毋寧是一種冷中凝思的美學行為,因為低估、或偶一失衡,美麗本身往往也是致命的。雪斷歸鄉路,望鄉心切成了一股憤怒。視頻上的影像有盼雪霽的等待,激勵的歌曲在播放,城裡的火車站,月光是否能把夢照亮?世間萬千的變幻,一場大雪把有情的人分兩端,紛紛擾擾的城市,心雪喧嘩在寂寞深夜的某一個地方,遠方總有最原始的呵護與分擔。他想,倘若去年初答應了某跨國公司到神州去任職,說不定此時就是望鄉發愁的異鄉客了。

    如今卻是望春風發愁的日子。一個人得仰望幾次 ,才能看見藍天 ?一個人得有多少雙耳朵,才能聽見人世間的哭泣?半個世紀前年輕的Bob Dylan如斯唱。桌面上報章的新聞標題點出了失業率創下十年來新低(可惜自己恰好就屬於那一小撮不幸者),被裁的人數被安置在一個不顯眼的密密麻麻的附表中(沒有人會對此資料感興趣,受影響的只不過是一小撮人)。一個人必須走過多少路,丟失多少份工作,才能被稱為男人?受影響的只是不再被重視的電子製造業(當前的方向是開發賭場及推展勸人戒賭的相關行業),一切都在浮島發展的軌道上。而一雙鞋,能踢翻幾條街?一口氣,能咽得下幾座城?一輩子,能闖幾次紅燈?

    答案啊,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答案也抄在交警的罰單裡。在下山的途中,他咽下不了一口氣,闖了一回的紅燈。

    改換人生的跑道不久前他做了決定。他已有離鄉背井的心理準備,在行動上不再裹足不前,雖然他不想被標籤為“逃兵”。來到了這哀樂中年,他有老媽糖尿病的的醫療要擔當,他有老婆無止境的生活欲望要滿足,他有孩子十年的教育要背負,當然,還有自己的高血壓。醫生沒說什麼的,醫生說他自己的高血壓的情況也很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儘量在生活上去減壓就ok了。

    在這萬家燈火的夜晚,他獨個兒在這間不知是山頂、還是半山腰的小店喝了第二杯Tiger。撲面而來的風是濕中帶鹹。心中有風,有雪。他對這幾天以來的面試沒抱有太多的期望。面對遠方的景色,他終於可以好好地靜下來多看一眼,過去數十載的忙與盲的生活步伐,他還不知道這山店一帶有如此美景。

    為了cut-cost,他決定不要太早回家,滿城盡是黃金閘。有一派人指這些公路電子收費閘門(ERP)形同搶劫(Everyday Rob People),可躲就躲,可省就省。而新聞片也報導,遍佈整個浮島的閘門總數,一年內會從55個增至71個,看來只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本領才能躲過。看情形還得繼續cut-cost,所謂較完善的大眾交通網可能在2030年完成。歲歲年年風水都在改,有多少滄海一夜變成桑田。上個世紀的歌手如此唱著《現象七十二變》,不知是否能挨到那個年代。而明天,明天還沒著落。

    方因未測的季節變化而有了深雪,南方的島嶼有意料中的海洋性通膨之旋風。天色已非常幽暗,一切是如此的模糊、無序、無常;大勝的同義詞可以是大敗,大起的反義詞肯定是大落,世間的優勝劣敗,心境的掀起回落,沒有定數;他肯定的是為了再cut-cost,車子不應該再擁有了。回家的路上,車子駛進大巴窯的組屋區,一抬頭就是路口那深藍色的方形金箍咒。

    積雪太深,還鄉太難;閘門太多,回家太累、太貴。對雪的恐懼,可以逐漸的被戰勝後即消失;對有形的套的壓力……,並沒有消失,且變本加厲。某夜,在山店的一次微醺後,下山的路途,山腳的月光沒能把他的夢照亮,也弄不清楚人生下一站的距離有多遠?歷經數回淩亂的得失衡量,得出一種投奔大雪的感覺。

汤姆农场

(新西兰) 燕子

奧克蘭的冬天特別雨水多、晨霧還沒散去湯姆已把汔車開到農場去、他放不下心來,因為母牛露西第一胎將會這幾天內生産,他知道母牛生第一胎是很容易有危險的,因牠不懂得如何生産,需要主人去照顧並幫助接生、以後第二胎時母牛自己已懂得如何把自己的孩子生産了。

    動物是很有靈性的,像湯姆農場有一對大白鵝、牠們懂得看門口、見到陌生人來牠們會大叫並飛撲過去把陌生人趕走,在村內無人不知、一般人都不敢亂進入農場範圍。

    農場內種了二千多棵四季時果和玫瑰花,更有可打獵的森林、和參天的古樹,一條清涼的山溪水是流往威理華河流的源頭,風景幽美又寧靜。

   沿路草地上一片白茫茫的薄冰,被湯姆的皮靴踏碎了,他趕到牛棚時,露西已把小牛生了下來、並用舌頭把小牛身體的薄膜清理干淨,湯姆見到露西滿足的表情很是放心,知道自己來晚了也沒有問題、又見到小牛緩緩的站立起來,更令他雀躍,真奇怪牛與馬都是生出來就會自己站立和走路的。

    朝陽慢慢升起,照耀著湯姆溫馨的小洋房,史提拉正在廚房整理早餐給一雙寶貝兒女嘉倫和嘉嘉享用,

    〝媽媽!妳說露西生了小牛沒有呢!〞

    〝是的!露西是不是當了媽媽啦?〞

     史提拉的兩個寶貝兒女最關心都是露西生了小牛沒有?電話鈴聲響了、〝一定是爸爸打回來,媽媽聽了再告訴你們,〞

    史提拉拿起話筒聽了之後很高興的對孩子們說:〝我們露西生了一頭小牛了,〞孩子們聽了高興得跳起來,〝我們要去看露西!我們要去看露西!〞

    〝好吧!媽媽一會帶你們去,但要先食早餐、食飽才去看露西,〞

    〝媽媽我愛妳!〞兩小孩親吻了史提拉一下便乖乖的去吃早餐。

     為什麼湯姆一家對母牛露西這樣緊張呢?原來露西是一頭出生己有腿患的母牛,牠很堅強,並沒有因為牠有腿患而放棄生存、牠走路時雖然一拐一拐的、但牠樂觀開朗、並不因為殘障而自閉,反而與其他動物也和平共處、與嘉倫和嘉嘉都像好朋友般,史提拉怕牠生産困難,天還未亮便要湯姆去幫他接生、想不到這頭有缺陷的母牛自己還懂得生産呢。

    反觀有些人有一奌兒不順利、便要生要死,露西比他們強得多了。

旅韩诗草 (四首)

(夏威夷) 黄河浪


仙巖寺

傾天大雨過後,整條溪澗

全是水的手勢和語音

滿山岩石都坐下來

聽溪水滔滔不絶地

講經

一群磊磊亂石

有的打盹  有的點頭

有的發呆  有的微笑

連最頑皮的那傢伙

反覆翻了幾個筋斗後

也静静趺坐水邊

悟禪

直到日光轉成綠色

青苔悄悄爬上脊背

水中爆開一朵朵白蓮花

誰在無盡的喧嘩中聽到

永恆的寂静

唯有成佛的那一尊

仙巖

顺天湾

濕地用深遠的綠色淹没世界

小河以温柔的臂彎擁抱生命

海風趕來為遊人洗塵

雲在水面看見自己的笑容

不小心鞋底踩上草地

會聽到綠草喊疼的聲音

蘆葦長成一大片甘蔗林

青蛙唱出甜蜜的歌吟

從王維的漠漠水田裏飛來

一隻白鷺  翩然降落河邊

以優雅的姿勢踱步  並等待

從水中啄起濕漉漉的童年

濕地留給鞠躬的蘆葦

河川留給跳舞的魚虾

藍天留給自由的飛鳥

也把一個睿智的名字 — 順天

留給人類

梧桐岛

梧桐綠在傳說中  海島活在

色彩斑爛的鳳凰翅膀上

翠凉的小徑把人引入

島的内心  觸摸深藏的美

聆聽鳳棲梧的悠遠琴音

帝王以殺戳醫療恐懼

伐木除根  留下山茶花的眼淚

油亮了妃子們的長髮

仍有僥倖逃脱的這株梧桐

獨自撑起海島的天空

鳳凰不來  葉葉是傷心的綠

夜夜  在寂寞的風中守候

看山路一截截收攏風景

石階一步步下到海邊  嬉水

而海浪一次次努力站起來

舉手在崖壁上  刻一首詩

5.18纪念墓园

青山把早逝的子女攬在懷裏

失去之後才倍感痛惜

熱血染紅生前的堅持

淚水滴綠墓園的草地

子彈洞穿的故事似曾相識

裝甲車壓扁歷史壓不扁意志

輕撫三尺默立的碑石

依然能感到沉重的呼吸

從黑暗的房間裏醒來

目光是一朵朵灼熱的火焰

不死的靈魂盤旋凝聚

鑄一雙堅定的手舉入藍天

面朝蒼蒼的無等山

將復活之蛋捧在雙掌

讓世界看見  破殻之時

孵出重生的希望  明天的太陽

(2010年9月5日草就)

曾心小诗六首

(泰国) 曾心


卵石

本來有棱有角

被歲月磨成

滑〝圓〞

無論走到哪兒

只是一個〝O〞

芦苇

自見到了天日

便一股勁兒往上長

等到滿頭皆白

始悟:

挺立遭風險

靈活〝搖擺〞的重要

海螺

生時

不敢與大海比高下

死後

卻被吹得響於浪濤

鸟的自由

地面太多交易

跳到樹枝上生活

啊!高空多自由

我正奮力飛起

忽聞背後有槍聲


椰子

哪兒找淨土?

綠葉染塵

根觸濁水

唯有我那圓果殼

保存一壼最聖潔的水

入定

盤腿静坐

坐到肌肤

骨骼軀幹

五脏六腑

歸於無

罗锦堂诗二首

(夏威夷) 罗锦堂


敬悼林云大师

長夜漫漫剛破曉

傳言大師往生了

乍聞暗驚心不寧

何異痛失國之寶

哲人從此成千古

時見法身現奇妙

低頭觀想無多時

一片祥雲天上繞

不意大師先我行

待向彌陀前問好

 (2010年農曆7月3日於檀香山)

 (附註:大師於7月2日圓寂)

题全陇诗

隴上處邊陲

由來多才俊

歷代出高人

非麟即是鳳

吟詩又填詞

風韻追唐宋

芸窗展書讀

經國成大用

以此念前賢

猶如思孔孟

悠悠萬古情

此情誰與共

(2010年9月1日於檀香山)

茶的短章

(印尼) 莎萍


茶树

從北國温帶搬來

飄洋過海  異地扦插

從此落地生根

繁殖  一代又一代

懷鄉病發也回不了故土

椰風蕉雨  消融不了

異鄉的心境

思源的郁滯

品茗

落地生根的陽宅老伯

怕漸老的記憶鬆脱

在門口路邊擺起龍門陣

把三五同鄉知己邀來

捧出宜興砂壼  用熱水

舒展裏面綣縮的香茗

一冲再冲……………

一倒再倒……………

沏出一壼馨香的鄉情

一股暖流潤透了胸懷

两代

時代吞没了傳統

歲月改變了習性

上一代人喝茶  抿啜

這一代人喝茶  灌飲

因此這一代人不會懂得

上一代人的青澀甘苦艱辛

山与海之间

——车行台湾东海岸

(湖北)    江少川

與五十年前的高中學友同游臺灣,台東與花蓮交界處聳立著北回歸線紀念塔,乘緣情大巴向北,車中有感而作。

左邊,是雲霧中的群山,

右邊,是藍色的太平洋,

山下,椰林、墓場,

海邊,礁石,雪浪,

試問山的根基有多深?

海的浪濤卷向何方?

山一程,小樹茁壯長高,

水一程,幼鳥振翅飛翔,

人生的大巴車直駛向前方,

何必感歎行程短暫有限,

盡享每一寸金色的時光,

坦然擁抱

海的柔情,

山的陽剛,

不必問終點在哪裡?

不是雄峻的高山,

就是美麗的海洋。

红 高 粱

(吉林)于佳琪

從詩經中走來的高粱

披著歲月的晨霧

穿著季節的時裝

涉過繽紛的三月

跨過嫋嫋的炊煙

一顆顆紅紅的心事

在田野上生長

與陽光笑臉相對

向上生長  生長向上

是一種永恆的方向

千年的情愫

翠綠了一個夏天的渴望

脈管裡流動的血液

穿越了我們饑渴的目光

沙沙作響的身姿

讓夢想伴風飛翔

一粒粒樸素的真理

在田野上傳唱

紅紅的高粱

生長在大地的溫床

以酒的形式

將自己沉甸甸的心事醞釀

醉倒了多少鄉愁

醉倒了多少亘古不變的理想

丹桂飄香的秋季裡

舉起火紅的旗幟

將成熟的份量

收藏

走向糧倉走向了

父老鄉親永恆的守望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

读《高裕庭短诗选》有感   

 (上海) 汪义生

香港銀河出版社推出的《中外現代詩名家集萃》,是筆者喜愛的讀物。這套叢書開本小,薄薄一冊,卻很耐品賞,尤其適合乘車和出席乏味的會議時消遣。近日得到一本《高裕庭短詩選》,隨身帶了半個多月,翻來覆去讀了幾遍,不忍釋卷,它勾起了我對自己少年時光的回憶。

南宋詩人辛棄疾在《書博山道中壁》裡寫道:“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詩強說愁。”而高裕庭的詩告訴讀者,時代不同了,21世紀與古時侯的農耕社會迥然不同,迎接今天少年的不再是田園牧歌。市場經濟快節奏的生活、慘烈的競爭,給年少一族帶來巨大的壓力。

在《功課》這首詩中我們看到,“自由”和“功課”之間形成一對矛盾,詩人把“功課”比作一個“活套”,逼得你非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用“一股鎮定”方能解開此套。還沒踏上社會的青少年,回想起“那麼天真無邪,那些與朋友歡樂”的時光,已有一種深深的懷戀:“噢!它們去哪裡啦,那些已遠去的日子。”想到“為命運擔憂的時候”很快即將到來,詩人不禁油然而生幾分惆悵。

 詩集中的作品真實地記錄了當今青少年時喜時憂、哀樂無常的心緒。捉摸不定的命運,稍縱即逝的機遇,給青少年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時無處不在。讀《命運的風》,仿佛有一個聲音在耳邊不停地提醒、催促著:“不要錯過這時機,它將一去不回,所以抓緊它吧親愛的,不然這時機將迅速消逝。”你想,耳朵邊整天有師長在這樣督促,煩不煩?詩人因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似有缺陷”而灰心喪氣。(見《枯萎的希望》)詩人又向人們展示了堅強的一面,表明自己並非是瘟室裡弱不禁風的花草。面對人生的挑戰、壓力,他並不退縮,並不悲觀,毅然“扛起書包並繼續我的下一堂課。”(見《普納侯》)他“不斷排除障礙,適應,求生,掙扎,茁壯成長。”(見《自豪地站著》)

讀高裕庭的詩,深感這一代青少年是思考的一代,他們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理解,去思考、探索社會現象和人生、世界的種種問題,並試圖作出自己的解答。《水》這首詩寫了“順從”、“柔和”而又無堅不摧的水,由此聯想到世間無數的“紛爭”帶來的困擾,設想:“假如人能似水,我們定能創造一個壯麗的世界”。仰望夜空時,詩人“凝視天上的星星,著迷於它們的美;平靜的存在。”(見《觀星》)詩人在問這個世界,也在自問:“我能夠做什麼嗎?我應該做什麼嗎?我可以做什麼嗎?”(見《疑問》)而當筆者讀《霹靂舞》,目睹舞者狂野的舞步,耳畔響起震耳欲聾的音響時,又能感受到當代青少年那渴望衝破一切羈絆、追求自由的力度。

這是高裕庭的第一本詩集,飽經人世滄桑的老讀者,或許會覺得毛頭小夥子心智尚未成熟;從詩的技巧上看,意象的經營方面的造詣還不夠深,口語痕跡較明顯,顯得不夠含蓄。然而,筆者覺得,真誠、率直,這本是年輕人的天性,它也是人生和詩藝探索之路不可省略的過程。若干年後,當今天的年少詩人成長為閱歷豐富、技巧圓熟的詩人時,他不會因年輕時寫下的這些稚嫩的詩而羞愧,相反,他會十分珍惜,因為,它們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途中不可缺少的臺階。

在法国的六个月,一个改变的历程 (下)

(夏威夷) 英文原文:高裕庭

                中文翻译:高于晴

 (接第61期) 幾個月過去了,所有事情都已經上了軌道,雖然當中有過低潮。我在學校交了許多朋友,而且我己經跟得上所有科目。這時我已搬了去第二個接待家庭,他們是Rondelots。Rondelots 跟Guerlingers是完全不同的家庭,他們比較有活力和有較多家庭活動,這突如其來的改變令我大為吃驚,但最終還是適應下來了。

但是有一點我是較難適應的,那就是Rondelots的教育方式,在Guerlingers家他們的兩個孩子已經離家自立了,可是與Guerlingers家的兒子文森同齡的Rondelots家的女兒安祖蓮娜卻依然依賴父母的照顧,安祖蓮娜甚至要父母幫她填寫申請去墨西哥遊學的資料,而我申請到法國的所有表格都是自已填寫的,因為我覺得這是學習獨立的好時機。我覺得Rondelots家的家庭教育方式沒有我家的嚴格,但是觀察久了以後,我覺得他們也像我父母一樣教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而他們也非常懂得在女兒感到內疚時幫她減輕淚水。

 我參觀了許多城堡,名人故居和到過不同的主題公園遊玩,所有這些活動都非常好玩有趣,同時也增廣了見聞。我也常在我住的Descartes鎮上散步,Descartes一字來自著名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為了紀念他,這地方便以他的名字命名。我還跟一些朋友去一個真槍實彈的射擊埸射擊,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拿真槍射擊。

時光飛逝,不久我便要回夏威夷了,我無法相信時間便這樣流走了。我經歷興奮和沮喪的日子,但是所有這些過程都增加了我的人生經驗,而且讓我明白到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必須往前走。就像我說過的,有時我是靠自已的意志力而一往直前的。

     我經歷了許多,從非常努力地結交朋友到跟接待家庭相處,適應新環境,並且還克服了情緒上的恐懼。我總是努力地付出,時常提醒自己必須向前看。如今一事情都已告一段落。在法國的最後一天,我向接待家庭送上了禮物,就快快地整理好行李並與我的接待家庭共進了晚餐,我答應他們回夏威夷後馬上給他們寫信。

 次日,我表姐的接待家庭來接我,我們坐車去Chatellerault城,再轉乘巴士去Tours城,在Tours城再轉乘另一輛巴士去火車站。在旅程中一切都是等待,等巴士等火車,等一切相關的事情。我有些不耐煩並拚命叫自已冷靜下來,但是一切的交通工具都是一個慢字。最終火車來了,我們跟表姐的接待家庭道別後便坐上了TGV火車開往巴黎,在火車上我和表姐交談了一會,然後便鬆馳了下來,接著兩小時的車程便慢慢地展開。

到達巴黎後,CIEE的負責人便己等在那裏,我們再次等待巴士將我們送往酒店。到酒店後我們一起吃晚餐,那負責人跟我們談得非常愉快,這時我放鬆了並回味著這次勝利。

第二天,我們一早四點就要起床。噢! 那麼痛苦的早起只為了趕飛機。去三藩市的飛机機實在非常漫長,每一次轉機都是漫長的等待。我們要在倫頓和波士頓轉機飛往三藩市,父親從夏威夷飛三藩市接我們並在那裏遊玩了幾天。在波士頓轉機時那人龍最長,拿著行李的我已非常累,可是還是要頂著,我差點失去所有耐性,但是一想到無論多辛苦和有多大壓力,此行是即將回家和再見到親人,一切都覺值得。

此次旅程我學到了許多東西。首先我領略到勤勞是通往成功的一把鎖匙。這一證據非常清楚地顯示在我的學業成績上,經過非常努力後我的學業成績竟比一些法國學生還要領先,而我只學了半年法文就接受全法文的高中教學。另一樣我所學到的是如何與人相處,在家裏我是獨生子,因此人際關係對我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我非常尊敬和誠懇地對待我的接待家庭,學校的校長、老師和同學們,而得到的回報是他們待我非常和靄,並且說我是一個可親的人。另外我學到如何適應各種新環境,在這方面我所經歷的一切便是有力的見證。

我還體驗了許多細小的事情,在學業上我的數學有了進步,學了一些法國歷史和法國文學。在社交禮儀上我學會了有所保留,並且懂得在適當時候說出自已心裏的說話,平常我必須全用法語作交談,因此在言語的技巧上必須慎重,例如我學會了避免說出一些會傷害我和我的接待家庭關係的話。我還學會了隨時伸出援手去幫助他人,例如我曾幫我的接待家庭用心地把一輛殘舊的單車刷洗得發亮,好讓他們在跳蚤市埸把那單車賣個好價錢,我還幫我的接待母親花上好幾小時去櫻桃核,好讓她做櫻桃醬,這類事情是一個孩子沒有耐性和興趣做的。我對他們的要求付出了全力,因為他們也對我付出了許多,我怎能不回報他們呢?

咖啡诱惑 

(马来西亚) 朵拉

英國唯美主義藝術運動的宣導者王爾德說:“我能夠抗拒一切,除了誘惑。”真是至理名言。而且讓人看得出來,這是一位真誠的藝術家,對自己真誠。

    誰能夠抗拒誘惑?沒有人,或者是極少人,或者是那些幻想成為聖賢的人。

    誘惑是多麼地難以抗拒。面對誘惑而可以說不的人,令人欽佩,五體投地。

    因為不會是我。

    有人做我無法做到的事,我就佩服他。

    所有的誘惑之中,居然有一項最不可抗拒的,那就是咖啡。

    每天清晨,如果缺了一杯熱咖啡,便認為自己還沒有醒來,尚在睡夢中朦朧迷糊,無法開始工作。

    過後,明知道醫生勸告過,一天只允許一杯,過量不好。可是,千萬別讓咖啡出現在眼前,尤其不要聞到氤氳的香氣,那是一股令人難以拒絕的味道。

    眼看著熱騰騰的咖啡,心裡開始交戰,好?不好?可以?不可以?喝?不喝?

    誘惑出現的時候,內心在打戰。好象有兩個小人兒,一個站一邊,兩邊都在呐喊,一個叫你過來,一個叫你過去。

    你開始混淆不清。

    一個說我為你好。

     說得也是。

    一個說有什麼關係,只多一杯,味道那麼好。

    這說得也是。

    到底哪一個好才是真的好?

    連擁有作家、藝術家、詩人、戲劇家等多重身份的王爾德,都無法抗拒誘惑了,我們怎麼能夠跟他相比呢?

    放棄抵抗,對咖啡誘惑說,好的好的。

    投降。

    舉起杯,只啜一口,馬上精神振奮,埋頭繼續工作。

    誘惑如此迷人,何必諸多理由推拒呢?

    僅僅一杯咖啡,算了,喝吧。